返回: 清风廉韵
丹凤朝阳铸辉煌 ——记江苏省丹阳市原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王健
牙克石市人民检察院          2016年11月21日  


    我们市纪委的干部虽然不可能团结得像一个人,但应该团结得像一家人。

    ——王健

    在取“丹凤朝阳”之意命名的江苏省丹阳市,有这样一位女纪委书记:她在纪检监察战线上默默奉献了10个春夏秋冬,以坚韧不拔的意志、求真务实的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新时期女纪检监察干部的绚丽篇章,堪称模范践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要求的时代楷模。她,就是江苏省丹阳市原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王健。

    名副其实的“辣椒书记”

    在丹阳,王健有着这样一个美誉——“辣椒书记”。

    人们初次见到身材高瘦并且高度近视的王健时,始终无法把眼前的这位女纪委书记与“辣椒”联系起来,但是随着对她逐步接触和了解,人们慢慢发现,看似弱不禁风的她果然是办事干净利落、作风雷厉风行的“辣椒书记”。

    正是这种“辣椒”性格,使王健在带领市纪委的同志们开展执纪办案工作中敢于坚持原则,秉公执纪,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2003年春夏之交,正值“非典”肆虐之时,一封群众的举报信摆上了王健的案头。信中反映丹阳市原卫生局副局长、医保中心主任毛某有重大经济问题。

    当时,丹阳市预防“非典”的工作非常紧张,很多单位不准人员出差,甚至连例会也取消了。同时,毛某在当地工作了很多年,人际关系可谓盘根错节。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情况下,对毛某的案件是查还是不查?

    面对来自卫生安全和社会关系的双重压力,王健在及时向市委汇报的基础上果断作出决定:毛某的问题一定要查,并且把办案工作和防“非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她把发给纪委的预防“非典”的药品统一送到办案点上,让办案人员优先服用,确保他们的健康。经过十几天的集体攻坚,王健和同事们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终于彻底查清了毛某受贿36万余元、挪用医保基金300余万元的违纪违法事实,并将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2001年至2006年间,在“辣椒书记”的带领下,丹阳市纪委共立案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696件,其中涉及科级领导干部的案件36起,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5000余万元。

    纪委书记的“传家宝”

    2006年6月16日,即将调至市政协工作的王健将一把剪刀郑重地交给了自己的继任者丹阳市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的陈步荣的手中。这是一把专门用来拆剪群众来信的剪刀,在此前的10年间里,这把剪刀始终放在王健的办公桌上。这把看似不起眼的剪刀,却是丹阳市纪委的“传家宝”。

    “我的上任纪委书记给我留下了这把剪刀,他说拆阅群众来信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一种重要方式。”王健对陈步荣说,“人民来信是群众和我们联系的纽带,这里面有民心、有期盼、有冤屈,希望我们纪委来为他们主持公道、伸张正义,这是多大的信任啊!”

    “我们领导干部,要永远做人民的公仆。”这是王健经常说的一句话。她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严格执行群众来访接待日制度,认真审阅每一封群众来信,耐心接待每一位来访者,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好问题,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交代。

    丹阳市纪委原常委、信访室主任林淦连说:“王书记常对我们说,群众找到纪委,这本身就表现出对我们的信任。我们能够解决的一定要尽快地解决,决不能把群众拒之门外。”群众找上门后,“一杯热茶暖心,一张凳子请坐,一张笑脸相迎”,也就成了丹阳市纪委接待群众工作的真实写照。

    在一次接访中,王健遇到了一位鳏居又没有生活着落的老人。她当即召集几位分管领导和有关同志进行研究,经过反复协调,最终将老人安排到了当地敬老院,使老人得以颐养天年。市郊有一户家里有多位精神病患者的贫困家庭,因为交不起孩子的学费而四处借钱,在屡屡碰壁之际找到了市纪委信访室。王健得知后,与当地学校和有关企业多次沟通,免除了孩子的学费,并协调某企业为其提供助学金,最终帮助这个孩子圆了大学梦。

    在离开市纪委之前的5年时间里,王健共批办群众来信423件,接待上访群众313人次。在市纪委实行了信访“双下乡”制度,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后,她先后下访70余次,接待群众400余批次,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120多个。

    认真负责的“好班长”

    丹阳市纪委案件审理室副主任陈卉依然清晰地记得,1998年元旦她23岁生日那一天,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由王健派同事送来的一束鲜花和一张生日贺卡。

    “当时真的十分激动,真没想到领导能记得我的生日,还送来了礼物。尤其是对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我来说,真是觉得挺温馨的。”陈卉告诉记者,“后来我才知道,王书记专门让干部教育室做了一张纪委机关干部生日表,每名干部在生日这天都会收到生日礼物。”

    王健常说:“我们市纪委的干部虽然不可能团结得像一个人,但应该团结得像一家人。”正是在这位“好班长”的带领下,丹阳市纪委上下团结互助,众志成城,凭借永不言弃的热情和求真务实的精神,积极地开展工作,先后有15项新举措被江苏省纪委在全省范围内介绍推广。

    一次,王健在到延陵镇开展基层调研时发现,该镇在当地房屋拆迁过程中公示拆迁政策和补偿标准等相关文件,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这一点引发了她的深入思考:对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党务、政务的有关事项,该公开的必须予以公开;党务、政务公开要做到既积极,又稳妥,在既满足群众监督意愿的同时,又要避免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2004年初,在镇江市委、市纪委和丹阳市委的领导下,王健带领丹阳市纪委常委一班人深入基层开展调研,研究制定了《丹阳市党务公开工作实施意见》,决定把党委的重大决策、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情况、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情况、领导干部个人的廉洁自律情况等6大类30余项内容向群众公开,并建立了相应的领导机制、责任机制和督察机制。目前,全市42个党委、28个党组、243个村级党支部、459个涉及财权物的机关事业单位已全面实行了党务公开制度。

    此外,在王健的带领下,丹阳市纪委还先后制定与推行了机关干部养老保险专项清理、纪检监察工作目标管理、党员干部违纪案件审理助辩等20余项新举措,获得多方面的肯定和好评。

    在王健担任市纪委书记的10年间里,丹阳市纪委所取得的成绩显著——先后获得12项省、市“纪检监察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有116人次被省、市纪委表彰,王健本人也于2001年和2006年分别被评为“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等荣誉称号。

    “正人先正己”的座右铭

    1999年12月,王健因胆结石需要住院做手术。这在常人看来是很平常的一件事,但王健却着实费了一番心思:不做手术吧,身体情况确实不允许;住院做手术吧,一来同事、朋友们知道了准会前来探望,难免要耽误他们的时间和精力,二来有些说情的人肯定会“借机”不请自来,这又会平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几经思考,王健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她对单位同事说要去外地学习,在交代了工作上的相关任务后,便悄悄地住进了市医院的病房。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她从老家把妹妹找来照顾自己。“直到王书记出院以后,我们才知道她住院做了胆结石手术。”丹阳市纪委案件审理室原主任徐汉良说。

    “己不正,焉能正人?”这是王健的座右铭,也是她多年来为人处世的一贯准则。

    王健的老家在常州,常州和丹阳两地相距仅几十公里,她却因为工作忙很少回老家探望。家里的一个亲戚下岗待业后,满怀希望地来丹阳找王健,希望她帮忙走关系把自己安排到一家国有企业去工作。王健一口回绝了他的要求:“我身处的纪委书记这个岗位绝不允许我这么做。我有私事找了别人,别人有私事就会找我,这条口子一开,就没法收拾了。”不仅如此,王健还对自己的亲戚“严明纪律”:绝不允许打着她的旗号,到丹阳经商或做其他牟取非法利益的事情。

    “律人先律己,做官先做人。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上低要求。”王健认为,身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就必须做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模范践行者,就必须始终做到秉公用权、廉洁从政。

    多年来,王健一直带头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严于律己、一身正气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