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纪委干部,我必须铁面无私、公道正派、秉公执纪,坚定不移地维护党的纪律和人民的利益。
——曹文华
“作为纪委干部,我必须铁面无私、公道正派、秉公执纪,坚定不移地维护党的纪律和人民的利益。”这是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纪委常委曹文华从事纪检监察工作14年来的真实感言。
在之前担任漠河市纪委书记的9年时间里,曹文华先后组织查处了各类违纪案件181起,收缴违纪资金150万余元,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300余万元。
曹文华,一位普通的女纪检监察干部,在平凡的岗位上忠实地履行着卫士职责,在漠河市这个被称为“高寒禁区”的地方,谱写着反腐倡廉的新篇章,展现了一个纪检监察干部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铁面执纪,用忠诚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
有人说,在漠河市当纪委书记,就等于一下子跳进了矛盾的漩涡里。的确,漠河市当时是一个只有三、四万人的小地方,要查处的基本都是熟人、朋友甚至亲戚。要真正做到铁面无私、公道正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997年,曹文华刚刚任市纪委书记后不久,一封举报漠河市原公路管理站站长王某的信件就摆在了她的面前。在市团委工作期间,王某曾是曹文华的老部下,抛开这层关系不说,在当地王某也颇有背景,认识很多领导。查,还是不查?这对曹文华这位新上任的纪委书记是个很大的考验。
“立案查处,直至水落石出!”曹文华的态度异常坚决。调查组刚刚成立,找曹文华说情的人就接踵而至。老朋友来了,对她说:“王某跟我交情不错,这事能不能适可而止?”老同事来了,问她:“王某是你过去在团委时的老部下,能不能高抬贵手?”老领导来了,暗示她:“王某是漠河市开发建设的有功之臣,能不能将功抵过?”王某的妻子甚至登门送钱,希望曹文华高抬贵手,关照一下。面对形形色色的人情网和关系网,曹文华不为所动。因为她知道:如果不查明真相,就无法向举报人交代,更无法向漠河人民交代。
就这样,曹文华和办案人员力排干扰,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终于查清了王某的违纪事实,查出涉案金额76万元,王某最终被移交司法机关处置。
这起案件的查处,在当地引起了强烈反响,让干部群众看到了党和政府惩治腐败的决心和力度。
2003年初,有人举报漠河市司法局领导姜某对本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负有失察、失管、失教责任的问题,市纪委决定立案查处。而这位姜某正是曹文华的一位亲戚。
看到查案子的是曹文华,姜某找上门来说:“我们是亲戚,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就过去了。”
曹文华毫不含糊:“咱俩虽然是亲戚,但我们党有纪律,有问题必须处理!”最终她依法给予姜某以行政警告的处分。
“作为纪委书记,职业特点决定了我面对的都是与我们党的宗旨背道而驰的人和问题,那就得说真话、唱黑脸,敢于负责、敢于把关,否则我们就会失去老百姓的信任!”曹文华感慨道。
这些话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很难。难的不仅是人情网、关系网的羁绊,还有涉案人员的恶语中伤、诬告陷害。
2004年末,曹文华在办理一起积案时,将一名政法干部的违法乱纪行为查了出来。此人恼羞成怒,在市里的各个重要路口张贴曹文华的大字报,编造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公开对她进行诽谤陷害。当这一切不平、委屈和压力来临之时,曹文华仍然默默地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她说:“干纪检这一行,你不去做,总要有别人去做,为了保全自己而退缩,这不是我的性格。”
建章立制,做好查办案件的“后半篇文章”
漠河是一个以林业生产为主的地区。这里的老百姓祖祖辈辈靠森林吃饭,森林资源是他们的衣食父母。近年来,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木材生产和管理领域的违纪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严肃查处这一领域的违纪案件,就成为漠河市纪检监察工作的重中之重。
西林吉贮木厂是漠河市一家以木材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国有企业。提起曹文华,该厂的一位负责人赞不绝口。他说:“现在漠河市木材行业呈现出风清气正、事业兴、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曹文华功不可没。”
2003年,该厂木材检验大队6名检验员为了一己之利,参与了多装少算的营私舞弊行为,造成该厂木材亏库1640多立方米,涉案金额达46万余元。在曹文华的主持调查下,这一案件迅速被查清,4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检验员被开除出干部队伍。宣布处理结果的当天,一名妇女领着被开除了公职的孩子走进曹文华的办公室,一进门就哭着跪下说:“作为母亲,我含辛茹苦地把孩子培养成人,上了大学。可万万没有想到儿子竟为了几千元钱的好处费,就做了对不起国家的事。求您再给孩子一个机会。”曹文华也陪着落泪了。她替这位母亲伤心,更替那个孩子痛心。她也是母亲,太了解这位母亲的心情了,但是法不容情啊!
如何避免这类问题再次出现,不再让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栽倒?案件查结后,曹文华等人并没有立即撤出贮木厂,而是和有关部门坐在一起研究对策,查缺补漏。
针对木材经营领域存在的问题,曹文华以《审理建议书》的形式提出用制度堵住木材经营领域漏洞的建议。据此,该厂专门制定了《木材检验员管理办法》《木材稽查员管理办法》《失职渎职责任追究若干规定》等6项规章制度,加大了对木材检验、木材出入库等各个环节的监督和检查。
从那时起,曹文华就坚持用这些最有说服力的案例对检验员进行预防职务犯罪的警示教育,每年都会到厂里给他们讲课,时刻给他们敲响警钟。现在,这家企业已经完全杜绝了检验员的违纪违法行为。
曹文华常说:“查办案件仅仅是惩治腐败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通过查办案件查缺补漏,建章立制,做好查案的‘后半篇文章’,让更多的干部受到教育。”
在担任纪委书记期间,曹文华先后查处各类违纪案件200余起,收缴违纪资金160余万元,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300余万元。在反腐败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曹文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