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封群众来信都是有血肉、有内容的,我们绝不能当废纸处理。
——贺榜凤
贺榜凤在湖南省衡南县纪委信访室已经工作了22年。她最大的特点就是把自己认准的“理”,当做信条来坚守和践行,从而把事业和生活都打点得清清爽爽。哪怕是遭受了人生中最大的打击,贺榜凤也没有偏离一个忠诚卫士的人生轨迹。
认准“公开、公正”这个理,就能让群众心服口服
1999年4月的一天,一位农民来到县纪委信访室上访。他除了反复地诉说“我没有挖洞,我没有搞破坏”外,就是流眼泪。贺榜凤请他坐下,给他倒水,安慰来人:“你别急,有话慢慢说。”
有人问她为什么这么热情时,她深有感触地说:“每次看到老百姓有话说不出,我心里就很难过。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们就是要替他们说公道话,当他们的代言人。”
在处理上面这起信访案件的时候,贺榜凤和当地的村干部争论起来。对方坚持说:“他家油菜田就在水库上边,不是他怕水库涨水淹他家的田凿洞放水的,还能有谁?我们这样处理有什么不对?”贺榜凤不愠不火地说:“作为村干部,你们处理任何事都应作调查、重证据,不能凭推理。这位村民有当天不在场的证明,你们认定是他干的,有证据吗?你们没有证据,就凭空下结论处罚人家,这是不对的,为什么错了还不纠正呢?”在公开辩论了大半个小时之后,该村的村干部心服了,在场的群众也没有异议。村干部当即向受冤屈的村民道歉,并归还了罚款。
有人问:“这么明显的案情,干吗不直接处理,还辩论那么久?”贺榜凤说:“因为有些干部群众不明真相,我们必须通过公开辩论,让周围的干部群众心里亮堂起来。”
让群众把话充分说出来,让群众充分地了解真相,这就是贺榜凤的工作特色。为此,她倾注了很多心血。下乡处理信访问题或查办信访案件时,贺榜凤经常是挨家挨户地调查情况,一开听证会就开上四五个小时。
1997年5月,贺榜凤下访来到了花桥镇白水村。这里的群众因为对村里的财务有怀疑,曾连续几次集体上访。县纪委和乡镇纪委曾三下白水村,但事态始终没有得到平息。贺榜凤接到这项任务后,决心彻底解决问题。她与调查组的同志们一起,对该村10年来的账目进行了全面清理。工作之余,贺榜凤走家串户征求意见:“你对村干部有什么怀疑,对村财务有什么疑问?”“你觉得应该通过什么方式公开村账务?”全村150多户,共500多人,她家家户户都走到了。搜集到问题和线索之后,贺榜凤按照账目一笔笔地核实,大到项目投资,小到购买一副扑克牌的钱,都不放过。就这样,贺榜凤和同志们足足花了25天才把这本糊涂账彻底理清,查出违纪金额共42000多元,最终对涉及经济问题的两任村支部书记及村干部进行了处理。调查组走的时候,群众放鞭炮欢送,乡干部们感慨:“你们帮我们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这就是贺榜凤的工作作风:刨根问底,不怕苦、不怕累。正因为如此,由她经手处理的信访案件才让人心服口服,从不留任何后患。
认准“职责”这个理,就能全力以赴
1993年到1997年,是贺榜凤最辛劳的日子。她的爱人在1993年因肝病一度病危,抢救过来后,仍然需要精心照顾。贺榜凤的公婆都已过世,儿子又小,因此照顾丈夫的担子只有她一个人挑。每天早上贺榜凤四五点钟起床,忙着给丈夫熬药、煲汤、煮粥,然后再去上班;晚上有时因为处理信访事件拖到深夜,她就只睡两三个小时,第二天仍旧早早起床,做完家务,按时上班。因为太辛苦,贺榜凤的腰椎病、颈椎病经常发作。一起在外出差办案的同事看到她睡觉时要将脑袋仰在床边,就戏称她在练“倒挂金钟”。从这个戏称中,我们可以想象贺榜凤的腰椎病和颈椎病有多么严重。
对此,贺榜凤说:“我的想法很简单,拿了国家的俸禄,就应该好好地做事。我不愿意迟到,不愿意旷工,不愿意请假,不愿意给组织上增添任何负担,为了更好地工作,我宁愿自己苦一点。”
1997年11月,贺榜凤的丈夫因肝病去世。10天后,她唯一的儿子又参军远赴他乡。几个月后,贺榜凤正式挑起衡南县纪委信访室主任的担子。安葬了丈夫,送走了儿子,贺榜凤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从1998年上任以来,贺榜凤平均每年解决疑难信访问题20多起,参与查办信访案件50余起,经她调查立案处分的党员干部有100多人,每年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600余万元。
谈到自己是如何度过那段最艰难的日子的,贺榜凤说:“我丈夫也是个很重事业的人,在他患病的5年里,只要不住院,他都在工作。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既然担了职责,就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履行职责。”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履行职责”的道理,却让贺榜凤站得稳、行得正,不论什么样的干扰,都被她坚定地挡开。
1999年7月,在与一名涉案人员谈话时,县委某领导给她打来电话:“小贺呀,你们怎么突然把人叫过去了?他是我的一位亲属,有什么事情下次再说也行嘛。”贺榜凤回答得很坚决:“领导,我们是公事公办。您放心,我们对他照顾得很好。”
2001年6月,在查办某供电所领导私自卖电的案件过程中,当贺榜凤正在与该单位负责人谈话时,当事人的妻子来到了办案地点,对她进行辱骂。在场的同事听了都忍无可忍,但贺榜凤忍住了。她对当事人的妻子说:“我很理解你对你丈夫的感情。但他不仅是你的丈夫,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一个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他有责任把本单位存在的问题说清楚。你到这里来辱骂办案人员,这是干扰办案工作,希望你不要继续犯这种错误。”事后,当事人的家属主动向贺榜凤检讨了自己的行为。
还有一次,在查办某保险公司违纪案时,有人带给贺榜凤一句话:“我知道你有个儿子在读书,上学放学总走那条路,不要把事情做绝了!”贺榜凤第二天便找到涉案单位的负责人,当场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这是组织交给我的工作,不是我们之间的个人恩怨。你的人是想威胁我吗?不管发生什么事,这个案子我查定了!”对方被她的凛然正气震住了,当即向她道了歉。贺榜凤的“铁娘子”称号也由此而来。
贺榜凤说:“查案工作是智力的较量,耐力的较量,更是责任心的较量。”正是凭着这种坚定的责任感,贺榜凤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疑难信访案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认准“机制”这个理,就能事半功倍
自2002年以来,贺榜凤的工作渐渐比以前轻松了。这是因为贺榜凤数十年扎扎实实的工作,不光使老信访问题得到了切实的解决,而且使衡南县的信访工作形成了一套能够预防信访问题发生、快速处理信访问题的运行机制。
多次处理集体上访问题的经验使贺榜凤深深体会到:村务不公开,特别是财务不公开,会造成干部和群众之间的猜疑和矛盾,是引发群众集体上访的重要根源。为此,她专门编写了题为“切实搞好村务公开,给群众一个‘明白’”的《纪检监察信访情况》,向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关于在农村推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的建议。正是贺榜凤的这篇文章,加速了衡南县村务公开制度的全面推行。
贺榜凤通过处理信访工作的实践体会到:群众的初次信访不处理好,怨气就会越积越深,事态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为此,她带领衡南县信访室积极探索,建立了基层信息员网络制度、初信初访工作责任制度、分级包干负责处理信访问题制度、重大信访问题责任追究制度等一整套制度,将信访工作责任到人、一包到底,确保把信访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
贺榜凤深刻了解到:解决信访问题,最重要的是要让各方都有说话的权利,各方都能心服口服。为此,她探索完善了处理疑难信访问题的听证会制度,并把它经常性地运用在处理棘手信访问题的过程中。
贺榜凤常说:“每一封群众来信都是有血肉、有内容的,我们绝不能当废纸处理。”因此,针对那些举报问题简单,即使查实也不够纪律处分的信访件,她建议实施“信访谈话”制度,即协调对应的组织部门对存在轻微违纪问题的党员干部实行信访诫勉谈话,充分发挥信访监督的作用。
为了畅通举报渠道,增强信访工作的透明度,贺榜凤还首创了信访服务承诺制度,并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形式广泛宣传,教育群众依法依纪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鼓励群众署实名举报。
通过贺榜凤的努力,衡南县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已经连续11年在市里夺冠。贺榜凤个人自从进入纪委之后,已先后有20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或优秀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