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清风廉韵
忠诚谱写巾帼华章 ——记北京燕山石化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王玉英
牙克石市人民检察院          2016年11月21日  


    我就是燕山上的一棵小草,我的生命已经融入燕化的发展之中!

    ——王玉英

    齐耳的短发,朴素的衣着,平实的话语,北京燕山石化公司(简称“燕化”)党委书记、副董事长王玉英给人的印象就是这么朴实和亲切。提到她,燕化人都会由衷地说:“王书记,好样的!她所做的好事,几天几夜也说不完。”

    自1970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来到燕化后,王玉英在这里一干就是37年。

    37年风雨路,37载燕化情。从一名普通员工,到基层干部,再到公司领导,王玉英把自己所有的心血和汗水都洒在了燕山这片热土上,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优良作风,用一名共产党员的无限忠诚,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巾帼华章。“国有企业党委要做到有为、有位、有生命力。”

    ——她是真抓实干的“燕化掌舵人”2000年,已经在燕山石化这片沃土上辛勤耕耘了30年的王玉英,被组织上任命为燕化公司党委书记。

    严峻的市场竞争和企业内部的改革攻坚,让王玉英感到“责任重大、如履薄冰”。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党委如何更好地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成为王玉英上任后深入思考的第一个问题。

    经过深入调研,在总结燕化多年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王玉英和党委一班人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要发挥好政治核心作用,党委就必须做到有为、有位、有生命力,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她将国企党委的中心任务概括为“六保”:保持一致、保值增值、保驾护航、保障人才、保证群众利益、保持稳定。

    思路一定,王玉英像上足劲的发条一样,锐意改革,干劲十足。

    在王玉英的带领下,燕化公司党委组织开展了“党支部达标创优工程”,制定了《党支部工作细则》和《党支部工作考核办法》。

    考核评价要量化,考核结果要公开,这在公司党员队伍中引发了一场不小的“地震”。橡胶事业部的一位车间党支部书记刘福庭说:“党委把支部工作细化为组织纪律、业务技术等方面,每个月都进行打分,得分要直接公示。如果我们支部成绩不好的话,我这个支部书记面子上不好看啊!”

    在王玉英的带领下,公司党委实施了“提高党员素质工程”:坚持每年对新入党的干部职工和新入厂的党员进行脱产1周的培训,对8000多名党龄在5年以上的在职党员分批进行脱产培训。

    在党委会上,王玉英掷地有声地说:“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把共产党员培养成为优秀的人力资源!”

    天道酬勤,王玉英的努力收到了明显成效:在近3年公司评选的劳模中,共产党员占了88.9%;当选省部级劳模的职工中,共产党员占了95%;公司332名技师和高级技师中,共产党员超过了60%。“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

    ——她是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的带头人王玉英酷爱读书在燕化是出了名的。燕化公司董事长王永健充满敬意地说:“有时,我和王书记提及一些最新的管理学名词时,她都十分清楚。”

    1989年,感觉到知识不够用的王玉英和爱人一起到人民大学攻读在职硕士。由于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俩人就商量每次去一个人听课,用录音机录下讲课的内容,回来后让另外一个人听。克服重重困难,王玉英用4年半的时间就修完了经营管理学硕士的全部课程。

    “知识更新了一遍,就像给我的工作插上了翅膀。”王玉英从学习中尝到了甜头。

    2004年,在王玉英的积极倡议和领导下,燕化公司在两级领导班子中开展了“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的活动,同时启动了大规模培训高中级经营管理人员的“人才建设工程”。

    在王玉英看来,要培养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必须加大教育培训投入的工作力度。对年轻人,尤其是新进厂的大学生的培养,王玉英特别用心。长期的工作实践,让她形成了培养年轻队伍的四字诀:“爱、带、教、练。”化学品事业部副经理张佩君对此深有体会。1984年他大学毕业刚进厂时,天天干些开关阀门的琐碎小事,这让他觉得掉了大学生的身价。“要想有所作为,必须踏实走好第一步。不弄懂基层情况,你是无法管理企业的。”王玉英语重心长的一番话,让张佩君茅塞顿开,扎根基层一干就是多年。“真正把职工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

    ——她是心系群众的“好大姐”1984年6月26日,是令燕化职工杨美兰永远心痛的日子。这一天,她的丈夫郭兰波在检修设备时,不慎严重摔伤,后经全力抢救,性命虽保住了,但只能终日以床为伴。

    “老郭住院两个月,王书记每天晚上都会到医院安慰我,鼓励我。”杨美兰动情地说,“整整23年了,每年大年初一王书记都会到我家来看看,即使调任公司党委书记之后,她也从未间断过。”

    的确,王玉英满心装的都是燕化职工群众的冷暖安危。

    在燕化,王玉英有很多关系要好的“私人朋友”。知情人都了解,王玉英的这些所谓的“私人朋友”大多数都是家境困难的公司职工。

    在燕化有一个“爱心互助金”,这是由王玉英带头倡议发起成立的,专门为困难职工提供就医、子女上学、生活补助等全方位救助。一位白血病晚期的职工在给王玉英的信中说:“如果有来生,我还要做燕化人!”

    “一个企业的领导只有真正把职工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思想政治工作才会有创造性的思路和方法,才能动员并带领职工群众为实现企业的利益而奋斗。”王玉英在一篇文章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人格形象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

    ——她是严格自律的好榜样每周六上午8时到8时30分,是燕化公司召开生产调度会的例行时间,会议主要由公司生产系统的负责人参加。但在这个会议上,大家每周都能准时见到王玉英的身影。

    “身为公司党委书记,她完全可以不出席这个会议。”负责生产工作的某位经理说,“她年纪大了,周末还坚持参会,这无形当中为众人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榜样。”

    “立言必先立行。”这是王玉英一直以来信奉的原则。

    1984年,燕化公司化工三厂接到了一种高效低毒的农药原料——间甲酚的试车任务。当时,进口一吨间甲酚需要七八万元,如果在燕化试车成功,其价格将降到两万多元一吨。

    面对不熟悉的进口装置,试车一次次出现故障,再加上车间弥漫着对人体有害的气体,一些人开始打退堂鼓。“国家还很困难,试车成功会为国家节省一大笔钱!这台装置是厂里最复杂的,只要你们攻克了这道难关,其他化工装置都不成问题!”时任化工三厂党委书记的王玉英耐心地做起了同事们的思想工作。她还和技术人员一道,整日守在试车车间,连续工作好几个通宵不回家。

    “当时她大孩子10岁,小孩子才6岁。为了试车任务,王玉英把两个孩子托付给邻居大妈照顾。”刘万路,这位王玉英当年的老搭档,言语间对王玉英充满了钦佩之情。

    调任公司党委书记之后,一些二级单位年终时都会给王玉英送“红包”,但王玉英都义正词严地拒绝了。燕化大部分职工住上新房都七八年了,她才搬进新居。

    燕化公司的领导班子中,王玉英年纪最大,但她却从未以年龄长、资格老自居。她说:“不管官职高低、年龄大小,我们都要尊重真理。和年轻人在一起,向他们学习,是我保持思想不老的关键。”

    曾经有几次很好的机会,王玉英可以离开燕化,另谋高就,但她却选择留了下来。她说:“我就是燕山上的一棵小草,我的生命已经融入燕化的发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