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清风廉韵
百姓敬佩的女书记 ——记北京市通州区西集镇小屯村党支部书记张秀荣
牙克石市人民检察院          2016年11月21日  


    既然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党旗下曾经宣誓过,怎么能遇到一点点挫折就退缩呢?

    ——张秀荣

    在北京市通州区西集镇小屯村,提起村党支部书记张秀荣,大伙儿都会竖起大拇指夸道:“别看人家是女书记,可真了不起!”

    初战告捷

    1982年2月,张秀荣出任小屯村党支部书记。她接过来的不但是一个全镇有名的困难村,而且是一个民心涣散的烂摊子。尽管上级相信,党员信任,但当时村民们还是对这个新上任的女书记没抱多大希望,大家纷纷议论和猜测:“女人当家纯粹是瞎捣乱,看她能管成啥样!”“张秀荣是不是想逞能吗?这回有好戏看喽!”面对村民们的闲言碎语,张秀荣也曾经犹豫过,但她想得更多的还是镇党委和全村党员对她的信任。“既然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党旗下曾经宣誓过,怎么能遇到一点点挫折就退缩呢?”张秀荣铁下心:再难,也要当好这个支部书记!

    以前小屯村村两委由于村干部及后勤人员较多,各项管理比较混乱,引起村民们的很大意见,经常有人上访告状。张秀荣上任后,瞄准这一切入点,大刀阔斧地对村干部和后勤人员进行了精简,将村两委班子及后勤人员由原来的10人减少到4人,同时制定了《小屯村干部工作守则》《小屯村干部廉政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将这些制度张榜公示,让干部们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对此,个别村干部开始时并不理解,私下里发牢骚:“这些条条框框就能把村里管理好?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面对各种议论,张秀荣暗下决心,一定要做个样子让他们看看。于是,她每天总是第一个到单位,最后一个离开;对于村民关心、关注的问题,她都要召开村两委班子会、党员会和村民代表会广泛听取意见,对村里的各项开支都做到完全公开。

    一段时间过去了,村干部在张秀荣的影响和带动下,怨言没有了,作风转变了,以前那种上班迟到、早退,下班公款吃喝等现象都被杜绝了,干群关系融洽了,村民们从新班子的行动上看到了小屯村的希望。

    改善环境

    村内稳定后,张秀荣开始把心思转到了村政事业建设上。由于小屯村的经济基础薄弱,多年来没有建一条像样的街道,给村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张秀荣带领班子成员,一方面请专家设计施工方案,另一方面筹集资金。经多方努力,一条平整的街道终于展现在村民面前。在此基础上,村委会又先后投资100余万元,完成了村内4600余平方米的街道硬化任务,还完成了1000余米的排水管道铺设等工程。同时,村内还种植了草坪300余平方米,栽植花卉2000余株,各种树木15000余棵。如今的小屯村条条街道宽敞笔直,四季常青,鸟语花香,村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环境的改善,促进了工业的发展。东兴新跃新型材料厂、北京洗涤厂、通力达福利纸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纷纷在小屯村落户,这不仅为村里带来了收入,同时也解决了村内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2003年,小屯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6100元,用老百姓的话说:“我们的好日子来之不易,张书记功不可没啊!”

    停电风波

    以前小屯村由于管理混乱,个别村民偷电现象较为严重。“守本分”的村民一个月交电费几十元,而个别搞“小动作”的村民一个月只交几毛钱,有的村民干脆就不交电费。久而久之,到张秀荣上任时,村里拖欠供电部门的电费已达4万多元。由于拖欠电费,村里被供电部门拉闸限电,村民们重新点起了蜡烛。张秀荣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回到家中,她鼓起勇气和丈夫商量:“村里欠的电费还不上,电闸被拉了,要不先用咱家的两万块钱垫上?”丈夫不同意:“甭说了,我明白你的意思!这钱是咱省吃俭用给孩子上学攒的。村里这么穷,借出去什么时候才能还啊?”张秀荣说:“你看,村里的人都摸着黑过日子,我这个当书记的能视而不见吗?”丈夫说不过她,最后还是依了她。就这样,张秀荣拿着这两万块钱,又从亲戚朋友处借来了两万多元,凑齐了电费交了上去,使全村的夜晚恢复了往日的光亮。村民们知道这件事后,都打心眼里感激这位女书记:“张书记为了村里的事真是想尽了办法,不容易呀!”

    停电风波过去后,张秀荣又带领村干部千方百计地筹措资金,终于在2000年1月完成了村内电网的低压改造任务。张秀荣不仅为村民办了一件好事,也为村里解决了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治理水荒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农业生产的命脉。以前,由于小屯村经济基础薄弱,水井少,造成村民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困难。地里的果树浇不上水,果实干得直往下掉。张秀荣看到这一切,心里急得发慌,嘴唇上都肿起了大燎泡。“再也不能听天由命了!”她下定决心要彻底解决村里的用水问题。

    打井需要钱,可村里没有钱,怎么办?张秀荣在村委班子会上来了个总动员后,一方面带领村干部实地调查水源,一方面四处筹措资金。为了工作方便,张秀荣还借来了儿子的摩托车。一次,张秀荣到镇办的一家企业寻求帮助,厂长明明就在办公室,可秘书却说他到市里开会了,将她拒之门外。面对这种情况,张秀荣并没有放弃,硬是在厂长办公室的门口等了整整一天。最后,那个企业的厂长被张秀荣的精神感动了,破例为村里提供了1万元的赞助费,并感慨道:“如果各村的党支部书记都像您这样,还有什么工作干不好呢?”

    由于每天超负荷工作,张秀荣累垮了。医生再三嘱咐她要卧床休息,可她仍坚持每天都到打井的施工现场了解情况。2000年2月,投资8万元的一口深水井终于交付使用了,张秀荣的辛苦解决了全村百姓的燃眉之急。

    不负众望

    除了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张秀荣还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近年来,村里先后建起了党员活动室、文明村民学校和健身场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了村民的综合素质。原来打架斗殴、邻里闹矛盾、上访告状的没有了,村里形成了户户争做道德示范户、文明标兵户的良好局面。在张秀荣和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近些年,小屯村多次获得“环境整治示范村”、“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张秀荣本人也连续多次被评选为区、镇优秀共产党员、区党代表和人大代表等。

    二十几年过去了,作为女儿的她没有时间去照顾年迈的老母亲;作为母亲的她抽不出时间辅导儿子的功课;作为妻子的她更是没有尽到为人妻的责任,为了工作,家中所有的担子都被她扔给了丈夫一个人。张秀荣为村里的大事小情忙碌着,每天很晚才能回家,因此,她的丈夫常常对别人开玩笑地说:“我们家就是她的旅馆。”

    是的,张秀荣把全部精力和时间放在了小屯村的建设上,可以说,她愧对自己的家人,但她无愧于“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的称号。